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媒体重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重医  >  正文

重庆日报:这届年轻人靠谱吗——聚焦战“疫”90后群像(48)-杨爱萍

发布时间:2020-04-06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app.cqrb.cn/topics/2020zhanyicqxd/duanshipin/2020-04-06/209374.html


9bf524994852f47514e3baa9090a28f6.png

2020年的到来,让第一批“90后”迈入了而立之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这群年轻人的身影格外耀眼。他们既是父母眼中还未长大的孩子,又是抗“疫”战场上的战士。这群曾被贴上“叛逆”“张扬”“自我”等标签的“90后”们,早已摆脱稚嫩,用年轻的肩膀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这场牵动全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的新生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出彩的“90后”“00后”,为他们喝彩。

“我年龄小,身体好,没结婚,负担少,我申请去抗疫一线”,1993年出生的护士杨爱萍,在疫情发生时,主动报名参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急队,随时准备去抗疫一线工作。2月12日半夜,杨爱萍接到了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通知,她没来得及告诉在四川西昌老家的父母,迅速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2月13日,杨爱萍跟随重庆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第一医院。到达武汉后,她才把出征的消息告诉了父母。“你都到武汉了啊,一定要注意防护,注意身体啊,我们等你平安回家”,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杨爱萍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杨爱萍迅速适应了穿着厚厚防护服在隔离病区的工作,“能在这么优秀的团队里工作,我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救治,生活的护理,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第二天,杨爱萍发现病房里一位患者爷爷情绪不太好,爷爷也不跟大家交流,她就暗暗多关注些。突然,那位爷爷趁大家不注意,想从15楼的病房跳楼轻生。

杨爱萍和队友们冲了过去,一把拉住爷爷,把他救了回来。大家守护着患者爷爷,轮流陪他聊天,安慰开导他。慢慢的,爷爷的情绪缓和下来,他说自己在医院住久了,觉得病情一直不好,感觉太难受了,一时想不开,才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解脱。“疫情中,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会产生无助、愧疚等心理,需要进行疏导和安慰”,杨爱萍所在的重庆医疗队后来联合武汉市第一医院,专门成立了心理干预工作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减压。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那位患者爷爷最终康复出院了。

在武汉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杨爱萍所在的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回到重庆,“我会记住这段抗疫经历,以后会更加积极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天。我希望等到疫情结束后,能回四川西昌的老家陪陪父母。”杨爱萍独自在重庆工作已经四年了,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上次回家还是去年8月时,她已经很久没跟父母见面了。

(记者/李星婷 文字/朱丹红 美编/李欣蓓 后期/何庆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