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故事人生 | 拜托您 她是我们的亲人

发布时间:2020-03-26来源: 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GsLTlEZ4m1W_XoWJdyYB8g


3月24日,重庆电视台第1眼播出了我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与1名81岁的重症患者几经生死建立起来的亲人般的情谊。一个多月前,为了救老婆婆,医疗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几个小时内,在普通隔离病区自建了一个ICU。在人手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医疗队还专门成立了ICU 医护小组。正因为这样的付出,老婆婆每天的生命指标都在上升。在老婆婆要转院之时,医疗队还时刻牵挂她,通过电话,拜托火神山医院的医生照顾好她。


老婆婆的故事是我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在武汉救治患者态度的一个缩影。他们拼尽全力,不仅要跟死神抢人,也希望给这座正历经劫难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温暖和安慰。



 


周发春,是重医附一院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国家医疗救治专家组重症巡查组专家,他正通过电话,拜托火神山医院的医生照顾好一位让整个医疗队都挂念着的婆婆。


81岁的老婆婆,是医疗队在武汉一院救治的一名危重症患者。根据武汉市统一部署,武汉市第一医院需要腾空修复。3月18日,作为医疗队病区最后的一名患者,婆婆要转到火神山医院继续救治。医疗队柴伟娜告诉记者,要走的时候,婆婆很舍不得。


这份感情,来之不易。2月21日早晨,婆婆病情一度十分危急,武汉市第一医院ICU病区满员,无法实施救治。医疗队最终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几个小时内,在普通隔离病区自建了一个ICU。也就是说,这个ICU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挽救婆婆。


不仅如此,为更精心地照料老人,医疗队在人手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还专门成立了ICU 医护小组。


正因为这样的付出,那之后,婆婆每天的生命指标都在上升。


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插管不容易,拔管也考验医护人员的水平。经过十五天的生死拉锯战,3月6日,婆婆拔管成功,各项生命指标平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距离治愈出院,婆婆还有很多关口要闯,很多难题要继续克服。


也因为这种几经生死建立起来的感情,医疗队的每个人都在时时牵挂着老人。


漫漫夜路请让我握住你的手,你无语凝望还不知我的容颜。


希望婆婆能早日脱离危险,顺利康复。


本想等你康复了,跟你进行一次告别的拥抱。


柴伟娜与同事完成老人的转院之后,当即在微信群向大家报了平安:跟各位老师汇报,婆婆已安全抵达火神山医院了。


辗转一夜,周发春还是不放心,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接管婆婆的医疗队负责人。


周发春说,医生之间,这样的请求,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其不礼貌的做法。但婆婆如同医疗队的家人,确实又让他们放心不下。


而婆婆的故事,其实只是重医附一院医疗队在武汉救治患者态度的一个缩影。患者想喝饮料,医疗队要操心;出院后有任何情况,也会第一时间找医疗队咨询。他们拼尽全力,不仅要跟死神抢人,也希望给这座正历经劫难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温暖和安慰。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