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医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要闻  >  正文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完成首例Brugada综合征心外膜消融基质改良术

发布时间:2020-01-15来源: 重医附二院 阅读量:[]

患者是一名来自重庆某区县的40岁男性,自3年前起,每年出现晕厥2-3次,未引起重视。1年前,患者于外地打工期间再次晕厥,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发现V1-V3导联ST段异常抬高(图1A),查明了患者晕厥的原因。对患者而言,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有效解决预防心源性猝死,但患者因费用、影响体力劳动等原因一直拒绝。近日,患者反复晕厥7次,由120紧急送入重医附二院并于CCU再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护记录到多形性室速(图1D),经抢救治疗后暂时脱离危险。

殷跃辉教授仔细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发现触发患者室速发作的室性早搏符合右室流出道起源特点(图1B),提示该区域存在电活动异常。综合患者医疗、社会、心理等各方面情况,结合科室在心律失常领域的突出优势,经过反复论证后,殷跃辉教授建议患者尝试射频消融手术。他指出,与常规心内膜消融方法不同,Brugada综合征患者延迟电位主要分布在心外膜,必须通过干性心包穿刺,于心外膜标测消融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心外膜消融技术难度高,全国仅有少数中心可以开展,经殷跃辉教授指导,凌智瑜副教授、杜华安与陈伟杰博士

于江南院区介入手术室顺利为患者完成干性心包穿刺,随后于右室流出道前壁心外膜区域标测到片状延迟电位区域,而心内膜面并未记录到异常电位(图2),完全符合术前推测。凌智瑜副教授于延迟电位区域仔细消融,每个靶点的延迟电位在数秒内即可消失(图3),整个手术过程持续3小时左右,消融完成后再次标测未见异常电位存在。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心电图显示Brugada波幅度明显降低(图1C)持续心电监护未见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本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外膜消融手术的顺利完成,表明江南院区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疾病治疗领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据悉,射频消融手术是近年来Brugada综合征新兴的一种治疗措施,较ICD具有微创、经济、无植入的优势。病理学研究发现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脏右室流出道存在一定程度的纤维化,有临床研究报道心脏电生理检查在该类患者右室流出道区域标测到片状延迟电位,通过消融这些异常电位可以使Brugada波减小甚至消失,术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大幅减少,部分患者未再晕厥。这提示射频消融改良心脏基质可以使部分Brugada综合征患者显著获益。

image.png

图1 A.术前V1-V3导联Brugada波非常明显(箭头所示);B.频发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C.术后Brugada波显著减小(箭头所示;)D.患者意识丧失时心电监护记录到室速。

image.png

图2 右室流出道心外膜面和心内膜面电位分布图,红色为正常电位区域,紫色为延迟电位区域。

image.png

图3 在一心外膜延迟电位靶点进行消融,延迟电位逐渐消失,2.5秒后恢复正常电位。

(编辑: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