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1-06-29来源: 党委宣传部 阅读量:[]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传承弘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6月25日,学校在缙云校区会议中心举办回望西迁路,砥砺报国情——庆祝建党100周年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专题报告会,报告会同步在线直播,为全体毕业生上“最后一课”。校领导刘宴兵、冯跃林、余彦学、杨燕滨、袁军参加报告会,附属医院院领导、党办主任,校本部副科级以上干部、校本部党支部书记及师生代表近800人到场观看。

报告会现场

庆祝建党100周年上医重医西迁精神专题报告会在6月27日晚的重庆《新闻联播》播出(视频)

65年前,400余名上医前辈响应党的号召,溯江而上、扎根重庆,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铸就了崇高伟大的西迁精神。65年来,西迁精神成为上医重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次报告会分为“溯江而上 开拓荒园”“接续传承 上下求索”“科技创新 矢志奋斗”三个篇章,邀请老中青三代重医人深情讲述了老一辈西迁创校先驱“听党指挥跟党走”的感人经历,以及中青年一代重医人矢志奋斗、开拓创新的拼搏故事,引导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奋斗中,走好新一代重医人的长征路。



郑惠连作报告

西迁专家代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创建者郑惠连讲述了她从上海来到重庆援建附属儿童医院的经历。1955年底,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工作的郑惠连被领导问及是否愿意支援大西南时,她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于是她离开新婚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来到重庆。郑惠连牵头筹建儿科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白手起家、埋头苦干,耗费4个月时间让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开诊,从此结束了重庆无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时至今日,已95岁高龄的她,仍然坚持坐诊、义诊,开展育儿科普讲座。“虽然我已年老,但在新的医学征途上,还希望为儿童健康发挥余热!”

张施洋作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张施洋讲述了重医附一院第一任院长左景鉴西迁并扎根重庆的故事。1957年4月,左景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来到重庆,筹建重医附一院。那时候的袁家岗,还是一片稻田和荒地。他在这里艰苦创业,白天跑工地,晚上审图纸,一砖一瓦地把医院建了起来。为了表示扎根重庆的决心,左景鉴和妻子决定把家里189平米的房子还给单位。左景鉴的女儿恳求父亲,留一间房给她,但父亲说:“这房子是因为爸爸的工作才分配的,现在我调动了,自然要还回去,你就去住学校宿舍吧。”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左景鉴这一去,就没有为自己留任何退路。即便临近生命的终点,他心里装着的,也只有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陈力作报告

西迁专家后代、重医附一院医务处副处长陈力回顾了祖孙三代重医人与医学事业结缘的故事。陈力的爷爷陈世騠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是我国最早研究细胞学的科学家之一。在抗战时期,他的爷爷奶奶随上海医学院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回到上海工作。10年后,又再次回到重庆,建设重庆医学院。“我们是三代重医人的世家,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遗愿,为重医附一院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国家西部的医学中心贡献我们的毕生。”这是4年前,陈力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不论是汶川、玉树、芦山和尼泊尔抗震救灾,还是远赴非洲援外抗疫,在很多次大灾大难面前,陈力总是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努力践行一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发春作报告

重医附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周发春讲述了他在抗疫战场上的故事。2020年2月12日晚,还在永川新冠肺炎定点纠治医院工作的他,接到重医附一院驰援武汉的电话,便立刻交接工作,随队奔赴武汉。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面对病毒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回宝贵的生命,并守护好了自己和战友的健康。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再到驰援武汉抗疫,周发春都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使命担当。“不抛弃每一个患者,不放弃每一线希望!”是他和重医医务工作者们共同的承诺。

孙阳作报告

重医附二院超声科副主任、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孙阳讲述了自己执行国家援外任务,让更多人认识中国医生的故事。2018年7月,孙阳随医疗队援助巴巴多斯,这里医疗条件非常艰苦。“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是这个国家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医院,但只有两台陈旧的便携式超声仪,还经常出故障,做心脏超声最长要等上半年。”在摸清当地的状况后,孙阳主动申请增加排班频次,为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同时培训当地技师,让病人治疗的周转速度迅速提高。很快,整个医院都知道心内科来了一位做心脏超声“又快又准”的中国医生。通过她和同事们的努力,现在,有很多巴巴多斯医生不远万里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中国医生”的名号也愈发响亮!

田鑫作报告

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医师、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田鑫讲述了自己在重医求学、从医过程中,受到前辈感召,不断破解难题、开拓创新的故事。癫痫是被世卫组织认定的严重危害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疾病,我国有近900万癫痫患者,全世界达到了5000万。如何治疗耐药性癫痫,是癫痫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田鑫致力于癫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他秉承西迁前辈的精神,辗转全国收集癫痫病历资料。历经4年的探索和验证后,他和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找到了耐药性癫痫发病的两个全新关键基因,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他说:“我将不负所托,用行动践行‘西迁精神’!”

现场朗诵

“国立上医,始建吴淞;兴学十年,成绩斐然。教育报国,烽火西迁;歌乐山下,传薪六载。平寇复员,改天换地;十年磨剑,国内一流!”视频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朗诵《西迁颂》;舞台上,重医学子回应以“国有号召,拓荒巴渝;四百先驱,溯江而上。二度西迁,再续情缘。胸怀大局,艰苦创业。无怨无悔,扎根西部;无私奉献,兴我重医!”

听完报告后,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巫婧娴、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煜亮、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龙泉鑫、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护士长胡盼、2018级临床一系本科生杨双键分别作为教师、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学生代表发出铮铮誓言,表示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将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校党委书记刘宴兵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新党员入党宣誓。百名党员代表坚定有力的宣誓声在会场内回荡,全场师生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

与会领导上台为报告人颁发证书,学生代表为报告人献花。

最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