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信息

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

学校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重医90后!真 · 硬核青春!

发布时间:2020-03-17阅读量:[]



要闻回顾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一盘棋,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开了一场与疫情抢夺时间的保卫战。


而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到处活跃着年轻人奉献的身影,到处都能看到青春的力量。重医青年们积极投身战“疫”最前线,在医疗救治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汇聚成战“疫”前线的先锋力量,绽放着自己的硬核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也在奋战抗疫一线的重医“90后”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1990年出生的附一院重症医学科  王雪琴


看了总书记的回信,作为一名90后党员,内心充满感动与自豪,同时也明白身上的责任与重担。2003年非典,我13岁,被保护的我们还感受不到什么是奉献。转眼17年过去,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一份力量。


有幸成为援武汉国家医疗队的一员,同159名战友一道,踏上抗疫征程。来到武汉,我们接管了市第一医院的一个重症病区。由于患者病情需要,在医疗队领导的统筹下,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临时ICU,用于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虽然我知道在对使用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要面对不可预知的高风险气溶胶;也知道精密救护与厚重防护装备的矛盾是需要面临极大挑战,但作为一名护理组长和重症专业护士,我把接管ICU危重症患者变成了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


一名危重症婆婆已经81岁,肺部情况糟糕,除了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俯卧位通气是帮助其改善氧合的重要措施。这是需要4到6人才能完成的复杂操作,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的力量将镇静中的患者俯身,以促使肺复张改善氧合,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各种管道、体位摆放等等。我站在床头,负责固定呼吸机管道、人工气道,患者头部安置及下达口令。操作完毕,低头弯腰用力已10多分钟,衣衫被汗水湿透,护目镜的水雾看不清队友的脸庞。在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之下,婆婆的情况较前好转,她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无创通气下,她显得那么精神,努力回应着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我指导她活动,她做着做着,就竖起大拇指,拉起我的手看着我,眼神温柔。那一刻,我感动于她的真挚,她感动于我的付出。



1990年出生的附一院麻醉科  宋涛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特别有感触。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出生了。作为祖国的花朵,享受到了祖国各种好政策,更深知国强则民安,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而如今,我们正是有能力、有精力为国家贡献一切的时候,身为一名党员,更是义不容辞!


当疫情发生,自己多次报名,家里舍不得的时候,我说我是一名党员,我不上谁上。真心实意的觉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不计报酬,不论生死


到武汉的每一天都那么记忆深刻,抵达后的第一天需要整理物资,当天和队友做到精疲力尽。第二天临时接到要安排队员上临床的通知,但因为不是临床科室被拒绝,只好守在离地,帮助院感建立回酒店的详细院感流程。深夜送队员出行,等待他们回来,又冒雨及时接到几位迷路的同志安全返回酒店……太多事情说都说不完。


第一周,物资和院感走入正规,我申请上临床一线。在熟悉环境后,我又进入到高暴露环境的危重症ICU工作。ICU上班的每一分钟都不能松懈,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患者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都要秒秒关注。在进行吸痰、更换体位等时,作为一名男护,自己的体力和耐力更有优势,这时候我更不应该退缩。


在国家的照顾下自己茁长成长,而如今,自己更应该不惧风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0年出生的附一院骨科  黄秋霞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想到这段时间自己的所见所闻,深有感触。疫情爆发以来,其实我很害怕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失去国泰民安的山河。我觉得,与其战战兢兢地苟活,不如一起去赶走病魔,没有国,哪有家和我。


多次请缨,最后来到武汉。清晰记得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情形,咳嗽声时而从病房内传出,我看见一个婆婆无力地倒在病床上,我紧张地握了握拳,推开门进去帮助她。这道门隔着你我、滋生恐惧,但我很高兴我推开了它。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风里来雨里去,队友相互鼓励,医护和患者相互关爱,“这是我从医以来最神奇的日子”,微信里我回复护士长,“失眠、身体难受相比武汉人民的遭遇,都不算什么”,欣慰的是一个个患者陆陆续续出院,微笑在人们脸上重新绽放。


如今全国各个省市相继清零,看见家乡视频里熟悉的朋友逐渐走出家门,相互问候,对我说“就差你和你男朋友了”,我哭了,感觉一切都值得。



1992年出生的附一院神经外科  谢圳杭


看了总书记的信,我想说:“如果祖国需要,我愿手握急救箱。”自大年初二赴孝感抗疫,至今已经50余天。亲戚朋友的关心由注意安全渐渐变为了何时返渝。在各方保障与努力下,我们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当时初入病房,是在轻症的隔离病房。新的环境,新的上班模式,面临新的压力。疫情给予患者沉重的打击,很多患者全家都在住院或者隔离。除日常的护理工作以外,生活护理与心理护理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尝试着让他们不孤单,尝试着与他们成为朋友、成为家人。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做到了最好,但是当一封封感谢信让我们知道,他们值得我做得更好。


后来经过短暂的休整,我们小组又进驻了重症病区。这里病情更重,他们的心态却更好。他们说,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医疗队,感谢我。他说,隔壁的老大爷出院了,他也有点想家。他说,回去以后一定娶了她。


在医院,有个患者小哥哥今年24岁,“还在长身体的他”,半夜需要加餐。我看了看剩下的生活物资,“方便面可以吗?”“可以的呀!”“喜欢什么口味的?”“还可以选口味的吗?重庆味的有吗?”“你这么皮,孝感人民知道吗?”“我就觉得重庆的东西好吃!”


疫情给了我们苦难,但我们从中学会了坚强。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们能站好最后一班岗,亦能平安返渝!



1992年出生的附一院重症医学科  罗心怡


作为一名90后党员,又是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前期听闻报道说武汉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紧缺,心里就很有冲动前往。2月13日终于有机会跟随医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前往,我想用我的能力和热情为祖国献上一份力。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书信,心里很感动很鼓舞。我觉得90后的我们已经长大了,在关键时刻我们能站出来,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武汉的日子,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样的“90后”党员抛去害怕,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只想把工作做到最好,虽然承受了很大的风险,但也在历练中得到了成长。


这段特殊的经历必将影响我今后的做人处事,影响我对生活的态度,这样的青春才更有价值,青春无悔,不负韶华。



1991年出生的附一院精神科  翟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看到总书记的回信,自己深有触动。也在思考此次援鄂之行,自己如何将专业技能践行于历史赋予的使命之中。


“前线抗疫队伍中,有人负责搞死病毒,有人负责搞活气氛”,这句话是朋友鞠远智医生说的,对我来一线支援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为心理支援小组,我们的任务就是运用专业技能,最大程度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根据罗庆华教授和冉江峰教授前期工作总结,重庆十余批医务人员分别来自数十家医疗机构,分散在孝感市十余个驻地。同时,从感染防控的角度考虑,要尽可能减少人群聚集和人员密切接触,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创性地通过welink、企业微信等平台,开展了巴林特小组活动、安心小组活动、聊吧、失眠疗愈技能连续培训项目、员工关爱计划系列讲座等线上活动,为医护人员在线团体心理辅导、一对一咨询,为医疗队员舒缓心理压力,解决失眠、焦虑等心身问题。


正值挥洒青春的年龄,我作为一名90后的党员,更是重庆援孝感支援队心理支援小组的成员,想对亲爱的一线战友讲一句:援孝路上你并不孤独,我们陪你前行;战疫途中我并不胆怯,你们伴我成长。让我们决战胜利,健康回家!



1991年出生的附二院ICU  封霄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前线援鄂90后的来信,感受到了总书记对90后青年人的肯定和期许。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始终坚持战必有我、有我必胜的信念,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为了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


在收到医院下达的抗疫援鄂倡议后,我第一时间联系科室护士长,表达了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愿望,随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学习当中,用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本领。后来在抗疫一线,紧跟党组织的步伐,认真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为了让患者获取更好的救治条件,在甘主任的统筹下,克服前线硬件物资缺乏情况,积极筹备组织协调设备及人员,为医疗队专家远程会诊搭建交流平台。


前期医疗物资缺乏设备紧张,为保障患者的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现有设备,保障不能匹配的生命支持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病房的用品损坏,人力资源紧张相关的保障人员相对缺乏,不怕累不怕脏寻找手边工具维修病房用品,切实解决患者的生活困难。在抗疫过程中始终牢记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敢于人先,勇于实践,为赢得这场疫情的胜利贡献力量。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如明镜般映射出新时代下成长的90后的青年人,是对90后党员最好的检验,让我们证明了对党和国家人民的忠诚,彰显了我们90后党员经得起党的考验、时代的考验。



1992年出生的附二院护理部  陈美辰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


作为一名“90后”,同时也是一名骄傲的逆行者,我和我的伙伴们正一起,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释放着青春的力量。当看到总书记对青年的深情赞誉和嘱托时,我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和决心。


“96”后的“男”丁格尔周浩杰说:“妈妈不知道我已经在湖北了,她还以为我在重庆上班呢。”这个24岁的心内科男护士,到了孝感驻地才告诉我他所隐瞒的真相。他说:“我是男生,体力好,又是党员,这个时候更应该冲锋在前。”


在孝感抗疫的过程中,白天,我们“全副武装”,一个个都是行走的“大白”;夜晚,我们摇身一变成为“天使之声”栏目主播,用在线呼吸康复训练指导、音乐互动和患者进行“云”交流。为的就是给住院时间长,沟通交流少,由于长期处于封闭隔离的状态导致出现了焦虑情况的患者带来“正能量”,用光和暖,让生命重新点燃希望。



1995年出生的附二院感染病科  简秀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说:“希望青年人不怕困难,砥砺前行,努力为人民服务。”每思及此,我便感慨万千。


“我宣誓,我志愿献身护理事业,热爱护理专业,谨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如今我来到了湖北孝感,践行我昨日的的承诺。


除夕开始,科室春节休假已经全部取消,医院全体员工待命,随后开始上隔离病房。得知医院将要组建一支援湖北的队伍后,我立刻请缨去加入防疫一线战的战斗队伍。而今来到孝感也近3个礼拜,每天我都会穿着厚厚的装备,一次次的承担起隔离病房的工作,尽管面对高压工作我也踌躇过,但无论生死我也不悔。


在医院有个患者,秦老师,是一个五次咽拭子结果都是阳性的患者,他每每见我都是笑脸相迎,他说我们千里迢迢来湖北辛苦了,他说他理解人身体有个体差异,他说我就积极乐观的做我自己,好好吃饭,认真锻炼,他还常常现身说法开导其他病人……每个场景,都会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



1993年出生的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巧鹰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使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个医学青年,能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逐梦已是幸事,如今抗疫时期,能在党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去守卫人民的生命健康更是殊荣,对我来说,这样的医学职业生涯才是完整无憾!


抗疫工作繁琐而又至关重要,因为我参加重庆市“四集中”救治所在病房的病人需要隔离,我和小伙伴们们不仅要在厚重的医疗防护和模糊的视野之下完成临床治疗工作,还要仔细照料患者起居。从送饭提水到叠被消毒,从哄老小孩配合治疗到哄小盆友乖乖听话等等。刚开始并不适应,还在防护服里呕吐过,到后来终于可以快步如飞。


在抗疫“战场”上,我结识了一群的热血青年,一同奋斗在隔离病房,一同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直到重庆“清零”!在这段终身难忘的战斗中,我亲眼见到了不畏困难风险、勇挑重担的有理想有、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也见到了听党指挥团结自律爱国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组织有方行动有力的人民政府,我坚信中华民族会战胜一切困难。



1990年出生的附属永川医院泌尿外科  何敏敏


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思绪又把我拉回到1月28号的那天晚上,那时在老家和家人们吃团圆饭,突然接到护士长的紧急通知,马上回医院参加进隔离病房的培训准备工作。我没有丝毫犹豫,回到了医院。


那段时间,老公摔断了腿,五岁的女儿也需要照顾,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妈妈,是一个女儿,是一个妻子,但我更是一名医护人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关键时刻就得顶上。”


在医院的隔离病房,我们开启了24小时值班模式,穿上防护服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除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还要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垃圾、清理患者排泄物、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最后能熟悉进行各种护理,在隔离病区的工作有苦有累,但也有甜有暖。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作为90后,只要患者有需要,我们就会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在隔离病房40余天注定是不平凡和值得铭记的,我不遗憾也不后悔这次的选择。



1992年出生的附属永川医院眼科  阳秋月


在进入隔离病房前,我就曾经两次申请去一线抗援,“用行动抗疫”是我最想做的事。正如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的那样,“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进入隔离病房后,瘦弱的我穿着防护服,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会儿里面的衣服就已经打湿了。几个小时下来,隔离服下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虽然辛苦,但在病房内,却也感受到了许多的温暖。


有次给一位阿姨抽动脉血气,阿姨鼓励我说:“没事,你抽,你们也不容易,戴着双层手套,护目镜又看不清楚,辛苦你们了。”还有一位患者,每次我进去的时候都会对我说:“你进来了呀!”我本来很惊讶,只看得到我的眼睛,患者怎么就知道是我呢?最后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患者是根据我的声音,辨别出来是我的。


选择学医可能是偶然,但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1993年出生的附属永川医院烧伤整形科  孙傲思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来得太突然,打破了春节的欢庆。作为一名90后小护士,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和医生并肩作战,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我义不容辞。


作为第一批进入医院隔离病房的医护,近2个月来,我每天穿戴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面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隔离病房的患者没有护工,没有家属陪伴,有的只是对我们医护人员的信任。起雾的护目镜模糊了她视野,双层手套降低了触觉,口罩防护服阻隔了病毒也阻隔了她们面对面的相望,增加了护理操作难度。这时候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看着患者们治愈出院,我觉得,这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



1994年出生的附属永川医院呼吸内科  陈春艳


作为呼吸内科的一员,疫情严峻,医院隔离病房人手十分紧缺,我那时候想着自己没有结婚,没有太多的顾虑和牵挂,于是瞒着家里人写下了请战书。


刚进到隔离病房重症病房时,尽管我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情况还是比想象中更严峻。由于全身上下被防护服裹得严实,稍一行动就浑身出汗,防护服和护目镜上都是热气,给日常得心应手的护理操作增添了不少难度。防护口罩戴久了,鼻梁被压得很疼,有时还会感觉呼吸困难;工作结束后摘下口罩、脱下防护装备,额头、脸上也满是红肿的勒痕。


尽管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比日常更加繁琐辛苦,但却有不少患者让我倍感温暖。病房里有位84岁高龄的老爷爷,新冠感染合并慢阻肺,心力衰竭等多种病症,后面病情加重,需要带呼吸机。老人家一直对于治疗很抵触,想要把面罩扯掉。我一直在床旁握着老人家的手,一遍一遍安抚他,教会他正确使用呼吸机的方法,打消了老人家的顾虑,他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之后还要定时给老人家喂水,监督他正确地咳嗽咳痰,有一次爷爷转过头对我说:“妹妹,乖。”在这一刻我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苦和累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虽然眼睛看不清,鼻子压得疼,耳朵扯得疼,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这是我最骄傲的“负担”,最光荣的使命!



1990年出生的附属大学城医院检验科  季飞虎


当疫情在除夕夜那天拉响警报后,我们迅速返回各自的岗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战斗中,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身为“90后”党员,我很荣幸自己的战场在医院,因为我们不怕面对困难,不怕承担责任,通过科学的防控和诊疗手段,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90后”的我们在磨难中锻炼意志、增强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0后”不仅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作用,更会在未来的各个领域,各种危难面前用实际行动肩负使命,争做新时代敢为、有为的有志青年。



1990年出生的附属大学城医院精神科  何小婷


作为第一批踏上“90后”列车的青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还有“90后”援鄂医务同胞们带来的感动以及对他们的敬佩。


我是一名临床心理治疗师,在抗疫战场上,我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每当完成一章心理自助方法,打完一通心理干预热线时,我是“不安”而又骄傲的。“不安”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才能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骄傲是因为每当听到医务人员表达自己心理状态有所好转时,我感受到自己也能够担起重任。


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时,我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看到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时,我倍感振奋和鼓舞。作为“90年”青年党员,我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增长本领,拼搏奋战,茁壮成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的初心和誓言。正如总书记所说:“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燃烧吧,“90后”青年!



1991年出生的附三院心血管内科  彭丽


我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感受到国家对我们青年医务工作的认可。很荣幸自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更荣幸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这场战疫中来,挥洒自己的满腔热血。


每天穿上防护服和隔离衣后的我们,需要克服“防护服不透气”“防护屏起雾”“三层手套后的各种有创及无创操作”等种种困扰。当脱下一切,相互看着各自满脸的压痕、鼻梁的压疮、耳后的勒痕,想着我们曾经还是大家眼中的孩子,如今也敢于冲锋,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一切痛苦也就烟消云散了。


青年一代会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医疗实践中练就更加过硬本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履行医务人员的职责!



1996年出生的附三院中心ICU  王维智


读完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让人倍感激励和鼓舞,无疑给广大青年党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更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只有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才能彰显青春最绚丽的颜色。


2003年非典,“90后”的我们,懵懂无知,是一群60后、70后、80后奋战在抗疫前线,为我们遮风避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作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的我们,接过接力棒,勇挑重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和前辈们一样,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展现青春最美的样子,以实际行动筑起保卫人民群众健康的安全屏障。


作为一名“90”后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时刻谨记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要求,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将个人成长与祖国紧密结合起来,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各附属医院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重庆共青团—青少年发展权益在线”

编辑:蔡雨齐  钟志

排版:钟志